阅读历史 |
背景色:字体:[很小标准很大]

第46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而建桥修路的,总也要有个几年的光景,建成后又要几年,方才能有所成效,一时半会是变不出银子来。

不过边关不稳,这些年我虽崇文,大兴学堂,却也没矮过兵部的银子。

不过薛刚眼见文官繁盛,一直吊着胆儿,那样子,是生怕我哪天不顺心了,把兵部也当了。

惠阳朔却并未被薛刚气势所摄,平静地回应:“薛大人所言固然有理,但若百姓生活困苦,国家根基动摇,即便国库再丰满,又有何用?”

“放屁!你除了永州出去过别的地儿没有?你再给我穷苦一个看看?!”

“咳咳!” 赵慎重重咳了两声,“薛大人,陛下看着呢!”

几日向翁开

我正看的津津有味,骤然被提及,略微一愣,随即一笑,一抬手:“无妨,爱卿继续。”

薛刚却连忙收声,低头拱手,不敢说了。

我顿觉无趣,似笑非笑地警告:

“薛刚,你也是我朝老臣,应该知道国之根本在于民。若民不聊生,国库再丰满也不过是空中楼阁。”

薛刚闻言一凛,再次低头:“陛下教训的是,臣知错。”

我又转头问惠阳朔:“互市办的如何了?”

惠阳朔道:

“回禀陛下,去年您命李大人与我监管互市,自与北虏议和以来,边贸兴旺,商旅往来频繁。吾国输出之丝绸、茶叶、瓷器,于北地甚为珍奇;而北虏之皮毛、马匹,亦丰富场市,关税之收入,较上年同期增长三成,如此种种,皆有赖于陛下修桥造路,有益民焉。”

我点头称善:“惠卿才干卓越,如此,既促民间之往,又增国库之盈,朕该重赏才是。”

“此乃微臣分内之事,微臣不敢,再者,互市通市以来,皆由李大人主理,臣不过毫末之功。”

“惠大人此言,话里话外,是说陛下苛待功臣了?”薛刚突然插言进来。

“太师何出此言!下官不过实话实说。”惠阳朔眉头微皱,显然对赵慎这突如其来的指责有些摸不着头脑。

“李玉山本就是前朝旧臣,又背弃新主,谋反未遂,哪怕功劳再大又如何?谋逆之罪,照样罄竹难书!”薛刚声音高昂。

“你!”

“说互市。” 我懒得看他们吵,便道。

李玉山和赵慎就是一对冤家,如今李玉山获罪,赵慎一心落井下石,实在吵得头疼。

“是。”

惠阳朔横赵慎一眼,拱手继续道:

“如今边境互市昌盛,民心安稳,百姓富足,臣认为,互市可广推全国,各地之间商贾众众,若是互通往来,必善国商。”

“且我大胤疆土辽阔,若能将互市之利推广至每州每县,那商税所得,将远超现在。如此,不仅可减轻百姓税赋,还能促进各地物产流通,增进风土人情之交流。”

我沉吟半晌,道:“以商贸促进天下一家,非但经济受益,亦可江山稳固,倒也可行。”

“是。”惠阳朔恭敬垂首。

“你即刻草拟奏疏,详述推广互市之策,朕亲自审阅。”我吩咐道。

惠阳朔再次拱手领命。

薛刚在一旁沉默了片刻,最终也开口:“若推广互市真能如惠卿所言,那确实是国之大计。但臣仍需提醒,防人之心不可无,北虏虽已签约议和,但狼子野心,不可不防。然则,北虏狡诈,倘若借市贸易之便,探我虚实,将何以应?”

薛刚闻此,不由插言道:

惠阳朔微笑应之:“薛大人所虑,非无道理。然和平之时,若不行和睦之举,更待何时?只需严加防备,使敌无机可乘,贸易往来,又何尝不是我国反为窥探敌情之良机啊?”

薛刚吹胡子瞪眼,还要再辩:“一派”

我见二人又要吵起来,便抬眼朝顾行秋看去。

这人站在右侧首位,竟一直肆无忌惮地抬眼看我。

那眼神直看得我如坐针毡,想忽视都不成了。

眼下他见我终于看过来,顿时如沐春风般,冲我笑了笑。

我心下一悸,忙移开视线。

这人也太大胆了些。

眼看那二人还在舌战,我顿觉无趣,干脆道:

“好了,薛爱卿言之有理,此事暂议,就交由你和惠卿,共同商议个防备之策。去吧。”

二人见之便吵,不过若能给我吵出来个能用的,便是好事,总归不是在我耳根子下吵。

薛刚虽讨厌惠阳朔至极,然皇命难违,只得领旨:“臣遵旨。”

“传旨,朕念永州水患初平,不忍再征税伤民,故减永州赋税三年,令开国库放粮到户。”

“陛下圣明!”

赵慎又拜道:“陛下,臣还有一言,愿得陈之。”

“太师但讲无碍。”

“陛下如今二十又三”

我以手扶额:“太师又要劝我纳妃?”

“呃,这个” 赵慎被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